假证泛滥 HR招人难度大
在最难就业季,HR同行们遭遇了很奇葩的事情,一些应聘人员带着假的就业证明来证明自己是有工作经验的人,让人汗颜。百朗教育的员工关系培训师李丹老师指出,网上曝光的假协议合同、假报到证明只要在网上花钱就能买到,这使企业对大学诚信体系持怀疑态度。为何会出这样的事情?到底是什么原因?
原因一 企业需要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,不良商家钻空子,据报道,有位上海某高校大四学生小杨,就读的文科专业有些冷门,找工作又没有经验收到歧视。而同班同学就业是因为网上买一张实习证明,这让小杨很受伤。
而网上有一名上海卖家将实习证明分为两个不同的“套餐”:只有实习盖章为50元,盖章并加上实习报告和电话回访为108元,商品介绍还注明:所标价格不是最终价格,要根据具体的业务确定价格。买假的证书、四六级证等也多有报道。
原因二 企业HR背景调查周期长,真证验证程序的繁琐和假证技术手段的先进,使得用人单位无暇顾及,造成假证、四六级假证泛滥。据了解,四六级考试成绩可通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管的信息网查询,但目前仅能查询2012年12月举行的全国大学英语四、六级考试成绩,不能查询往期成绩。用人单位在查询成绩时,需要开具盖有单位公章的证明,前往应聘者所在高校教务处,查询周期长流程多,而且每年只集中办理两次。
面对泛滥的假证现象,百朗教育招聘管理培训师孙洪燕老师认为,不法分子钻现行法律漏洞,体现社会公众道德缺失:“如果是伪造毕业证等由国家机关、事业单位发行的证件或印章,这触犯了我国《刑法》280条"伪造国家机关公文、印章"罪,最高可以判到10年。但购买和使用假文凭在法律上还没有规定,不构成犯罪,最多行政处罚。”而对于实习鉴定、就业协议等,并没有现行法律明确规定,仅违反《民法》中的“诚信原则”,用人单位在发现后可取消录用或者开除,学校发现后也可处罚。
李丹老师认为,造假行为情节严重的将受到法律制裁,而类似实习鉴定等影响范围有限、社会危害较轻的造假行为也应在道德范围内惩戒,一旦行为人失范,应采取一定惩罚措施。“对实习的规定,各高校都是有一定的管理制度,而现在假证泛滥说明高校管理"不及格",规章制度并没有落实,才让学生觉得造假不需要付出成本。”但是对企业的招人用人留下很大的隐患,需要HR同行多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