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可口可乐快速培养大学生 百朗专家支招
每到校园招聘季,依然看到很多企业在大量的招兵买马。很多企业HR,做一年毕业生招聘,之后马上测评,发现效果不如最初的预期那样明显,辞退很多大学生,保留下来的可能又要开口和组织讲条件。应届毕业大学生对组织的帮助基本要在两三年之后才会显现,所以这样的项目必须滚动实施。百朗教育员工培训与招聘专家李丹老师认为:企业应该学一学可口可乐的快速培养和持续滚动制,让大学生成功过渡到职场骨干。
大多数企业对大学生的培养并不重视,甚至一些企业对学生的招聘也相当谨慎,虽然表面来看,现在的大学生的聘用成本并不高。在当前都在谈“慢生活”、“慢工作”,培养人才的速度能否慢下来,让毕业生把职业初期的道路走得更稳健?李丹老师有自己的想法,加速培养造成的更大问题是基础不够扎实。
可口可乐明明知道外部的价格也不会给自己的两年员工加薪。他们的方法是在员工工作一年半的时候完成一次加薪,将最希望保留的20%高绩效员工涨到2400元,职位也会有所晋升。他们基本都是在滚动招聘,只要毕业生在企业历练两年,就可以为组织所用,企业通常有快速培养人的能力。剩下的人,公司会用低薪策略来完成换血,因为再招聘的人依然是1000元的薪酬。只有那些表面看来有直接关系的内容,HR才会去重点关注。
这个例子就表明,组织要有快速培养人的能力,并且要超过行业的平均值。所以组织内部对他们的印象并不好,必然导致HR对大学生的招聘和培养有些畏手畏脚。这其中的原因比较多样。
社会上有一种口号是“先就业,再择业”,这样的理念被很多学生、老师认同,这样的心态对学生是有利的,可以让他们放下架子,但对企业却是灭顶之灾。HR首先要保证人才梯队的稳定,高管团队的搭建、接班人计划是很重要的内容。外面市场都愿意挖可口可乐两年的人才,认为比较成熟,实际上,可口可乐在14个月左右,通过组织的快速培养,生产线上的工作就已经完全胜任了,但是这部分人在外部没有市场。
李老师指出,通常企业业务部门主要看当年的绩效,HR要看2~3年的绩效,最高管理层要看5年的绩效。企业招聘大学生其一是雇主形象,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,缓解社会就业压力,打造品牌形象。再者为了补充新鲜血液,保证人才梯度建设。第三为了降低成本,引进竞争机制等等。
人才都可以被培养,即便企业不为他们提供相关的系统训练,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接受挑战,之后总结反思也能够实现成长,但是高明的企业会加速这种培养。充分利用新手,将成本压低。大学生的培养同样如此,实际上他们也想的很清楚,第一份工作最在乎的并不是薪酬。在快速培养的过程中,最应该强化的是有职业化的过程,让他们从学生转变为职场人,统一大家的思想,将企业倡导的价值观传递给他们,让毕业生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抗压能力。通常这个过程为期一周到一个月,每个企业也都有自己的项目名称。第二步,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阶段性轮岗,在不同的岗位做3个月到半年时间,让他们全面了解公司的运营。
当然,作为培训的负责人,让公司决策层将注意力倾斜到毕业生身上难度很大,大学生项目不像其他的回报那样快,而且风险很多。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口号是“先就业,再择业”,使得很多学生到公司后并不安心工作,而是在寻找其他机会。
那么是否招聘大学生,就要向领导说清大学生项目对公司的价值。通常有几点,第一是雇主形象,第二,大学生现在的心态降低了,如果将他们引入公司,会让低端岗位人员的素质有所提升,比如在李宁,一些连锁店用大学生作店长,在成本没有提高的情况下,他们个人发展的很好,也给组织很多惊喜。第三是保留的问题,要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出一个体系,比如培训、薪酬调整、淘汰机制,至少有两年的发展通道,之后就可以搭上其他的通道继续成长。
而一些HR很喜欢毕业生,尤其在一些绩效导向鲜明的企业,老员工的工作量比较饱和,一些有潜力,而且个人也很努力的学生很受经理的青睐,因为可以很快被带出来。虽然社会招聘的人有经验,可以迅速投入工作,但相对来说也不容易管理。其实,大学生的培训所花费的资金成本并不多,但是管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是巨大的。
总之,是否招聘大学生,开启大学生项目,这就要看组织的选择,希望将资源向哪个方面倾斜。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,将资源向学生倾斜会对现有的岗位有所冲击。绩效不错老员工看到毕业生到来之后会和自己抢机会,心理会不平衡,从而产生很大矛盾。关键的一点是要找到好的领导来带大学生,这样的管理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,会对毕业生发出预警,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。我在一些企业中还见到过另外一种方式,他们会让新来的毕业生在一个部门,老员工和他们不混在一起,这样也可以避免类似问题。